编者按
如今,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重大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已逐步从趋势变为现实。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互联网等行业融合更加深入。跨界与转型、机遇与淘汰并存于汽车产业和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如何定义汽车人才、如何培养汽车人才成为学校和专业教师的必答题。本期让我们走进孟雨晴老师,看看她是如何培养出肩负使命、精益求精的技能型人才。
教师信息
孟雨晴,女,湖北荆州人,车辆工程专业,湖北省职业技能大赛裁判,湖北省优秀指导教师,汽车机械高级工,荆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考评员,获“优秀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孟雨晴老师致力于一线教学与教科研工作,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上深耕不辍,主要教授《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课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孟雨晴
匠心熔铸:金牌教练的赛场勋章
2018年,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2022年,认定为汽车维修工(工种)三级/高级工; 2023年,指导学生在湖北省“云说新科技”微视频比赛中获得银奖; 2023年,指导学生在全国“云说新科技”微视频比赛中获得铜奖; 2024年,指导学生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中获得一等奖,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24年,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中荣获二等奖。
教海破浪:三阶递进的育人革命
1.课堂重构:从“教”到“学”的范式升级 孟雨晴老师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了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的转变,同时从原本的“教师、教材、课堂”向“学生、收获、体验”递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精益求精的技能型人才。
2.双轨赋能:实践与数字的融合创新
她还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操、认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视频、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思政融课: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
此外,孟雨晴老师还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效果显著。其中《民办职院汽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功立项,并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在课程思政方面,做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柔性融入,同时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的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职海引航:技术生态的共建者
在职教工作方面,孟老师亦做出了很大的奉献。一是组织开展了多批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认知教育讲座;二是组织了多个年级的新生座谈会,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同时还发起了多场次的汽车专业技能大赛项目实践活动。此外,她也积极地投身到了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中,每年帮扶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结语
当传统燃油车向着新能源的蓝海转型,孟雨晴以教育者的远见给出回应:真正的技术精兵,既要手握万用表破解电路迷局,更要心怀产业变革的星辰大海。她的讲台上,没有炫酷的概念渲染,只有故障码背后的逻辑推演;她的教案里,没有空泛的行业预言,只有紧贴地气的技术攻坚。那些在实训车间熬过的深夜,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装,最终化作学生站上领奖台的底气,化作98%就业率背后的技术尊严。
未来已来,这位以匠人之心锻造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中国脊梁”——因为他们,中国智造的引擎必将轰鸣不息!
<< 上一篇:长艺金师 | 蒋圆圆:播种托育的 “彩虹图”,00 后教师用 “感官探险家” 式教学点亮幼儿成长的每粒星光。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