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公共基础课教师如何找到连接传统与未来、文化与技能的独特路径?在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有这样一位“金师”,她以荆楚非遗为底蕴,以应用文写作为桥梁,在看似基础的课堂上,为学生铺就了一条兼具文化自信与职场竞争力的成长之路。她,就是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魏雪姣老师。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用爱心“种太阳”、用匠心育“金课”的优秀教师,聆听她的教育故事,感受那份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的师者光芒。
个人信息
魏雪姣,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承担《荆楚非遗文化概论》《应用文写作》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凭借对荆楚非遗的深度钻研与写作教学的实用经验,将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与应用文写作的实操需求巧妙融合,打造出“文化传承 + 技能习得”双轨并行的课堂,让学生在触摸荆楚文脉中,掌握职场必备写作能力,为青春成长注入文化底气与实用技能。
教育格言:
真正的教育,是用爱心在孩子心中种下太阳,让温暖与希望伴其一生远行。
01师德为先,教学成果显著
魏雪姣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先进教师”的荣誉,她连续多年获得,这不仅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育人成效的最佳注解。一张张荣誉证书和奖状,无声地诉说着她的专注与坚守,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她看来,学生的成长与认可,才是最珍贵的“教学成果”。
02以赛促教,创新教学模式
魏老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以竞赛为抓手提升教学能力,屡获佳绩。她主讲的《荆楚非遗文化》课程被学院获评为“长艺金课”,在学院举办的首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带领团队荣获一等奖,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微课制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竞赛比赛中《荆楚非遗文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荣获优秀案例二等奖,在优秀教研成果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荆楚非遗文化》课程荣获三等奖,在一体化教案及课件设计制作竞赛中《荆楚非遗文化》教案级课件获评优秀奖。
从团队竞赛到个人创新,魏老师以赛促教、以研提质,让《荆楚非遗文化》课程成为兼具深度与活力的“金课”,展现了卓越的教学创新能力。
03深耕课堂,赋能文化传承
她主持的《荆楚非遗文化》课程思政案例项目顺利结题,参与的“非遗育人:高职公共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荆楚非遗文化特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优秀奖。此外,她还主动加入荆州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团队之中,做到了“以文化传承为己任”的奉献精神。不管是从课程建设还是到文化传播,魏老师将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既做非遗文化的研究者,更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以科研反哺教学,让文化传承落地生根。 结语 从荆楚非遗的古老传承,到应用文写作的职场实用,魏老师始终在公共基础课的讲台上,做文化与技能的摆渡人。她相信,当学生用文字记录非遗温度、用文案传播文化价值时,就是传统与现代最美的相遇。未来,她也将继续以匠心授课,让荆楚文化基因,伴着实用写作技能,在学生青春里扎根生长,奔赴更广阔的传承与职场新篇。
<< 上一篇:对话“金师”丨黄荣为:从汽修车间到国赛裁判席,他以匠心技艺点燃学生职业梦想
>> 下一篇:没有了